

在蝉鸣阵阵、仲夏花开之际,2024年高考顺利结束,莘莘学子在完成了笔刀纸戎的“战斗”之后,面临着奔赴人生下一站的重大选择。为提高农村高考学子对高校和专业的了解,更好地适应和规划大学生活,助力乡村学子成长成才,临沂市审计局选调生李梦晗在村举办了“乡雁助飞高考志愿经验分享会”。此次活动分线上线下两个会场,与乡雁助飞服务团采取多地资源整合,线上互助的方式,为高考学子提供指导和经验分享。
本次分享会主要分三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介绍,李梦晗从高考情况分析、高考政策和山东政策变化、提前批填报和常规批次填报填报策略、平行志愿填报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实用参考依据及工具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讲解,帮助学子及家长们理清志愿填报的政策、方法、常见问题,使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二环节,李梦晗就大学生活经验进行了主题分享,选取转专业、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比赛竞赛、入党、就业升学等与大学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为准大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提供方向。第三环节,来自乡雁助飞服务团和各高校的志愿者们作了热门专业介绍和个人经验分享,内容涵盖计算机、医学、师范、金融、能动等热门学科学习内容及就业前景,为乡村学子专业选择打破信息壁垒,减少信息差。
本次分享会全程“干货”满满,帮助考生和家长们对志愿填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科学理性的选择,收到了来自考生和家长们的“点赞”。同时对选调生而言,也是一次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切实履行选调生职责的有益实践,用真心真情为民办实事,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
[选调心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教育。到村任职伊始,我对乡村教育情况并没有太过关注,一方面,产业发展的难题亟待解决,如何振兴乡村经济成为村两委和到村挂职干部工作的重心,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当下,孩子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和学习工具也在弥补着教育资源上的差异,虽然整体教育水平难以与一线城市相比,但起码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不会被学校、交通等外部条件阻断。然而后来的走访调研情况完全打破了我这种“傲慢”的认知,多数家庭的孩子和父母在教育问题上依旧处于迷茫状态,学生们埋头苦读,但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没想法”,家长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走访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句子是“咱不懂”“想帮帮不上忙”。此时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资源的丰富化如果缺失了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同样意味着巨大的信息鸿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如果不能做到信息的公平和共享,教育差距仍会在代际之间不断传递。至此高考经验分享会的活动雏形渐渐在我脑海中诞生。从入户走访调查村内高考学子的数量、情况,到与乡雁助飞服务团成员协商制定活动方案,再到全力宣传、落实活动、做好总结,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很多突发性的难题,也获得了来自村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的支持,我在基层服务期间又一次得到了锻炼,更在为村民办实事中坚定了为民初心。
(李梦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