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理事论坛上谈到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时,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他指出,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预防、提示和抵御。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述。 一、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准确把握审计的本质。对审计本质的理解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从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我们知道,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随着受托责任从对特定委托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发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二是从社会分工看,作为一个国家,也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安全。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和实践反复证明的结果,构成系统的任一子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均在于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某一方面特定的社会分工的需求。因此,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任何机构和任何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其自身的特定的功能。审计机关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三是从国家这种“免疫”功能形成机理看,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 “免疫系统”,它伴随着国家的成长而出现,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完善。国家审计以督促落实国家责任为切入点,时刻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健康,更具“免疫力”。所以,我们说审计的本质就是“免疫”,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 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审计”和“为什么审计”的问题,只有准确认识审计的本质,才能准确把握审计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推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兴盛的朝代,审计这个免疫系统就相对健全,审计制度就比较完善,审计作用发挥就比较充分。历史上各个朝代由盛到衰,首先是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当代其他国家的审计实践也表明,比较发达的国家,审计制度就相对健全,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明显,而贫穷落后国家,其审计制度建设就相对落后,审计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的运行。 二、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及途径、方式 一是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依法审计”和“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思想、基本精神,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依法审计”就是说要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求真务实”就是要从未来和发展出发来审视、思考和处理问题,进而促进法律的完善、制度的改进和体制的改革,核心是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和保证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服务大局、服务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国家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年来审计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哪里的审计工作能够从大局出发,为党委和政府揭示风险、堵塞漏洞、提供建议,哪里的审计工作就受到重视、就得到肯定。“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国家作为“免疫系统”应对风险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是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就必须紧紧围绕“民主、民生、改革、发展、法治、绩效”来开展工作。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的权力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所赋予的。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审计的长远目标。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在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审计的目标就是要“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审计必须从这个目标出发,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脱离了这十二个字的核心,就无法实现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一长远目标。 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就必须明确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到“六个高度自觉”。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利益才能有保障,民主、民生和公平正义才能有保障,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审计工作只有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才能够有高度、有深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历史使命,也才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完成这一首要任务,必须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一是高度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去;二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和反腐倡廉工作;三是高度自觉地在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切实推进政府提高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四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改革深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五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六是高度自觉地推进整改,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健全。 三、政府审计如何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依法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法定范围内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真实,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发生,有关资料是否如实反映。合法,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国家有关规定。效益,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是国家对地区、部门和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基本要求,审计监督应当按照国家的这一要求进行。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经济效益审计,促进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金融在国家经济体系运转中发挥着“经济心脏”的功能。对金融机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要充分利用审计信息优势,不断促进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要以审计事例和具体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促进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要将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问题等联系起来,不断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 三是对企业进行审计,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的审计监督机制。对企业进行审计要依据审计法,贯彻审计署提出的“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既要坚持以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为基础,对所有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还要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审计监督。一要对重大产权交易或改制的国有企业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要对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促使企业领导人正确履行职责和正确运用经济权力。三要大力加强对国有企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四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督。 四是坚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多年来,我们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为正确判断领导干部从事经济工作所具有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评价其履行经济职责,遵守财经法纪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无论对党政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还是离任审计,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与其他各项审计相结合,有效并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审计监督的力度,也是实现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手段。由此可知,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是大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评估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主要采用审计的方法,对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随着党和国家一些惠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逐级拨付的一些专项资金,更多的投入到民生、民利等与百姓利益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中来。审计机关作为监督和保障国家资财健康发展的主要执行者,通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以及资金拨付到位情况的审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专项资金的良性运转,维护国家资财使用和管理中的经济秩序,确保专项资金正确使用。 六是加大审计分析,建立经济预警机制,使审计真正成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报警器。审计问题分析,把每一个单位审计中得来的零星的、不系统的资料,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变成有共性的、系统的经济管理信息,并将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报政府部门,以引起领导重视,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当好经济卫士;经济发展分析,通过审查微观经济过程及其结果的资料,发现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对影响宏观调控的阻碍制约因素提出意见,以审计信息的形式向政府反映,为领导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准确决策服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法规分析,审计机关应注重“微观——宏观——微观”的审计理念,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众多审计项目中发现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审计要情的形式向政府反映,促进建立或完善地方财经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铲除滋生问题的根源,使有关部门或单位进一步规范财经管理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