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信念坚定  业务精通  作风务实  清正廉洁 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收麦子

2019年07月10日 16:22    法规科    点击:[]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周末奶奶通知我们小麦熟了,急匆匆的赶回老家抢收小麦。

风吹过麦浪,田野是一片片黄金海,扑面而来滚滚热流,裹挟着焦脆麦香。近看粗壮的秸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麦穗沉淀饱满,熟的那么欢畅、深沉,它们相互碰撞着,发出“沙沙”声响。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锋芒,锋芒根部开出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一些不知名的小蜜蜂在麦穗上绕来绕去,花大姐在叶子上爬来爬去的忙碌着。

看到有小孩帮忙收麦子,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那是农村是有麦收假的,站在火辣辣的日头下,顶着潮热的风,记忆的浪潮扑打过来,关于割麦子、打麦子的记忆,是累和苦,那是用粗糙的双手抢时间,用坚挺的脊梁赶进度,是体力和时间的较劲、是精神与压力的抗争。劳动固然充实,可是记忆最深的还是割麦子、打麦子,可以用过两关来形容。

第一关是割麦子-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大早趁着凉快,早早来到田地里,用磨好锋利的镰刀,从秸秆的底部快速齐根割断,整个收割的过程要快稳准,镰刀在手里翻飞,像魔术师的表演一样,一排排昂首站立的小麦像波浪一般躺在泛着潮气的地上,这种技术含量的活一般是男劳力来完成。坚硬的麦芒,像极了针尖儿刺到脸上,又疼又痒,哼哧一会、挠两下还的继续干活,我们用秸秆绳将麦子捆成一捆捆的,运到板车上,还要将散落的麦穗,挨个捡起来装进布袋里,虽然没啥技术性,但工作量大,需要眼明手快,动作麻利,

要来回不停的弯腰,一个个捡起来,腰常常弓着,体力也常常会透支,这总会让人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颗粒归仓赶农时,最怕天气突变,成熟的麦子要抓紧收割,不然麦粒就会脱落。烈日下抢收,邻里之间就跟比赛是的,大家都弯腰埋头苦干,累了就直起腰来聊两句,一会搭在肩上的毛巾就湿透了。抢收时候,我们连回家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不舍得浪费在路上的时间,饿了就坐在地垄,吃口粽子、啃口煎饼之类的干粮,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咕咚几口白开水,继续挥舞镰刀抢收小麦。

第二关是打麦子-苦。麦场是一片片用石磙压过平整、干净、结实的土地,将麦子转运到麦场,排队等待打麦机,很多时候都是通宵打麦子,大人们站在机前,不停的将麦个子塞进机器,小孩就在蹲在机器下面,不停的扯麻袋分装麦子,一蹲就是大半天,腿脚都麻木酸痛,也来不及站起来活动活动,只能抻一下腿继续抢时间。机器轰鸣,每过一分钟就是一分钟工时费,所以这是抢时间的环节,任务重、劳动强度大,仿佛时间是静止的,只有无休止的劳作,无休止的汗水,草帽下汗水在脸上留下一道道汗痕,最后结在下巴那里,那就是劳作的勋章,闪耀着踏实和厚重的光芒。

汗水一滴滴流下,又回到眼前的麦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驰骋麦田,一波波麦浪被收割机卷进粮仓。在麦海里吞烟吐雾的机器,只需几个来回,伴随着“嗡嗡”的脱粒声,麦粒如同雨点般落下,所有的麦粒都进了口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如今烈烈的太阳底下,虽然不见了男人们黝黑厚实的脊梁、女人们淋漓闪烁的汗珠,乡亲们劳累后的相聚再也不出现。可是机械化操作、收割、脱粒、灌装、装车、运送至晒卖场,每亩仅40元的收割费,20分钟内可以让一亩小麦颗粒归仓。在小麦收割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劳动量不断减少、劳动强度不断降低,对于新时代的农民来说,对于从农村长大的我们来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四野皆农忙,家家麦饭香。新时代麦田守望者,已经走出了小而全的封闭生产经营困境,从春耕到播种,从施肥灌溉到收割脱粒,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化社会体服务体系在支持,他们从传统农活中的重负中完全释放、解脱出来。

美丽乡村建设,让今天的农村已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新的农耕方式,更多自由可掌控的时间,让他们暮然发现:草木葱茏的体验农业、田园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是可挖掘的金矿;绿色安全有机农业正在释放生态红利;产业化、机械化、基地化正在释放着规模效应;村民剧团、书画社、运动会丰富了广场文化;道德模范的评先树优,培育了向上向善的民风村风;党建文化书屋开拓了精神天地……

壮阔70年,奋进新时代。一缕缕新农耕文明的曙光,已在田野冉冉升起,乡村振兴我们还在路上……(王莉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