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4月28日,是父亲的生日。这个日子,是他的孩子们“选定”的。因为,父亲不知道他的生日,爷爷奶奶去世得早,没人记得出生的准确日子。偶听年迈的二奶奶回忆,父亲大约出生在初夏麦收季节,而父亲的身份证日期为“0428”。于是,他的孩子们,便把农历四月二十八,这个初夏的日子,“选”为父亲的生日。看着烛光中苍老的父亲,我的记忆被拉得很远。这么多年,也写过不少文章,却从来没有只字片语写过父亲。是啊,我的老父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您。
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属牛,名副其实的老黄牛。一生默默付出、从无怨言。
我幼年时家里很穷,父母不仅要照顾我们兄妹四个,还要管着未成家的两个叔叔和姑姑。生活很悲苦,但父亲很勤劳,从不抱怨。在当时靠土里刨食的年代,他不舍得浪费一寸土地,沟沟坎坎丁丁点点的地方都种上庄稼,“寸土寸金”在那个年代已被父亲体现。为了多收些粮,父亲将村边河沿、屋后背山腰上的荒地开辟,种上红薯、大豆、绿豆之类的农作物。记得当时,村北有一大片称为“老荒”的林地,树木不算茂密,里面杂草丛生,尤其是一种叫“刺儿挠”的尖草,叶子尖尖的,根部扎得老深,谁都不愿意去开垦,父亲背上镢头、铁锹带着干粮和水,每天天不亮就走,天黑才回。几天后,愣是在这片名副其实的荒地上开辟了一片松软肥沃的田地。不知道翻了多少锹,刨了多少下,弯了多少次腰,留了多少滴汗,只知道父亲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和血泡,腿上被尖草划出一道道血痕。父亲说,人勤地不懒,土地和人是相通的,只要你好好对待它,它就会回报你。如父亲所说,那片曾经的荒地在父亲的指间足迹,填充了我家的粮仓。因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父亲成为村里的“种田能手”,一年四季,父亲好像与土地约好了时间,总是能赶着时节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而土地也用它的方式回报着父亲对它的热爱。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在那个不富足的年月,不仅解决了温饱,在村里还率先将土房翻盖成瓦房。人勤地不懒,吃苦耐劳,这是父亲一辈子种田积累的经验。而这个朴素的道理伴我一生成长,融入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经历过生活贫困、挨过饿的父亲特别注重节俭,他生活简单俭仆。年轻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打着补丁,后来就穿我两个哥哥腾下来的旧衣服,即使到了年节,他也只是让母亲给孩子们添置新衣物。父亲省吃俭用,对自己很“抠”,却舍得把钱花在家人身上,尤其是对于子女的教育,父亲从来都是支持的,一直默默地为我们的学业付出。我们成家立业后,父亲完全可以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可他对自己依然很“吝啬”,依然舍不得倒掉剩下的饭菜,依然不买新衣服。我们给他买的衣物,总是跟他说较低的价格,否则他穿着会心疼,如今这“谎言”还在继续。父亲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谁家少粮、盖房子缺钱、孩子上学学费不齐,父亲总是二话不说慷慨相助。对别人的“大气”与对自己的“吝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无私和热心,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父亲待人诚恳、为人老实正直。当年卖麦子的事,我到现在仍然不能忘记。那是我十岁那年,父亲去邻村卖麦子,回来后,父亲把卖粮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不时地拨弄算盘珠子,眉头紧皱,嘴里不停地念叨“这钱,不对啊”。母亲以为是少卖钱了,紧张得不行。要知道在那个岁月里,一季的收成对一个家庭有多重要。 经过几次反复算账、数钱,父亲从一叠钱里抽出几张,缓缓站起来说,“算岔了,多给了81块钱”。说着,父亲就去了邻村。这件事,父亲从未多说什么,却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贫穷与富有,都要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心安是最高的修行。真知无言,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父亲一生最欣慰的是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遗憾的是没有当兵。听母亲说,当年父亲和二叔都通过了地方征兵的验收,但当时的条件下,这个家庭是不允许两个“挣工分”主力都去部队的。经过再三思考,父亲放弃了参军机会。与母亲结婚前,父亲就入了党,如今已有50年党龄。父亲一生,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始终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父亲不善言谈,从没给我们讲过大道理,但他用行为教导着我们,成为我们的人生坐标;用勤劳善良、忠诚正直影响着我们,是我们受益不尽的传家宝。
如今,古稀之年的父亲,依然忙碌着,深爱着这片土地,没事就去田里转悠,视庄稼如孩子;依然淳朴善良,是乡邻们的“热心肠”;依然对自己“抠门”,我们不得不继续着爱的“谎言“;依然忠诚正直,眼花了耳背了,带上花镜看新闻学党史,以他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而作为后代的我们,将把父亲的优良品质传承……
今天,我想对父亲说,您不够高大伟岸,平凡得如同路边的树木,但您是儿女心中的森林,用深沉的爱为我们遮蔽风雨,瘦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给我们最温暖的阳光,成为我们坚实的依靠,您的臂膀永远是我们温柔的港湾。
您的儿孙们深爱着您!(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