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信念坚定  业务精通  作风务实  清正廉洁 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我市文化惠民成效显著

2012年08月29日 09:29        点击:[]


  最近,市审计局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为目标,对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和出版印刷企业进行了审计。审计表明,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一是文化管理有创新。2006年以来,我市确立了文化立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宏观文化管理、新闻媒体、文艺院团、出版印刷、电影发行放映等改革改制,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了全新的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管理运行框架,理顺了宏观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作为全国六个市之一被中宣部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受到隆重表彰。
  二是文化产业有成效。目前,全市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3个、文化产业基地11个,文化企业发展到7000多家,投资过千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51个,其中过亿元的20多个,文化产业连续四年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发展,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不足1%,提高到去年的3.9%。文化市场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金分别同比增长38.18%、33.36%、15.45%和28.61%。
  三是文化品牌有特色。在建设特色文化方面,重点打造了以书法、兵法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品牌和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先后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8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推出电视剧《沂蒙》、山东省唯一一部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沂蒙六姐妹》和山东省首部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等一批精品力作。500多件文艺作品获得全国、全省大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文化服务有设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沿沂河建成了“百里文化长廊”、30处文化广场。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和98.5%。全市180个乡镇,90%以上建起了文化站,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72个,农村文化大院普及率达到67%。建成农家书屋1675个。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书圣文化之乡、诸葛亮文化之乡和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