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以陈廷敬的宦海沉浮为主线,不仅生动再现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博弈,更为当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从审计视角看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权力监督的本质和制度约束的要义,更为我们做好审计工作提供了借鉴。
职业道德是基本底线
陈廷敬在官场四十余载,始终秉持清、慎、勤的为官准则。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但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妥协。这种底线的坚守与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要求不谋而合。《国家审计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工作常常面临各种利益诱惑和外部压力,唯有保持职业道德,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尊重事实是基本原则
在查处贪腐案件时,陈廷敬尤其注重证据收集和事实认定,这与审计工作的取证要求高度一致。审计的权威性就来自其专业性和严谨性,只有客观、专业的审计报告才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审计人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每一个审计结论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
见微知著是基本能力
陈廷敬在处理复杂案件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其展现出的智慧和思路,对审计人员具有重要启示。审计工作同样需要这种洞察力,要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揭示问题本质。同时,还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审计工作揭示问题不是目的,要深入分析问题背后体制机制漏洞,通过专业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整改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审计人员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以《大清相国》中的历史智慧为鉴,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充分发挥“经济体检”功能,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王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