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信念坚定  业务精通  作风务实  清正廉洁 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党员风采】赓续沂蒙血脉,奏响青春华章——读“女子火线桥”故事有感

2022年08月25日 15:52        点击:[]

IMG_257

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为了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英雄......是她们让沂蒙成为一方红色热土,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诗篇。

我去过很多次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每每来此,都会在沂蒙雕塑园中驻足观看许久,其中有一座最大的雕塑,名叫“女子火线桥”,这其中的故事让人震撼。

故事发生在1947年初春的孟良崮战役中,根据作战需要,沂南、蒙阴等地组织公路沿线群众,抢修公路、石桥、木桥。战役开始前一天,沂南县马牧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接到通知,需要5小时之内在崔家庄与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架一座桥,保证急行军部队通过。此时的汶河水深1米多,河宽20米左右,让部队涉水过河,势必贻误战机。时间一旦拖延,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当时村里绝大多数男子都上了前线,既无懂得建桥的技术人员,又无架桥材料,李桂芳就发动妇女们想办法,最后大家决定拆自家的门板当桥面,人当桥墩,这样人在水中扛着门板组成一座“人桥”。

傍晚时分,先头部队来到,看到这种情形后,都不愿意上桥,经过李桂芳的恳切劝说,部队一个团的兵力才从这座“人桥”上通过。就这样,她们在冰凉的河水中站了一个多小时,但是谁也没有叫苦,最后光荣的完成任务,这就是被广为称赞的“女子火线桥”。

随着战士们的脚步声消失在炮声隆隆的前方,这些妇女们也被冻得周身麻木,累得瘫倒在河边,而这32名在汶河搭建人桥的沂蒙妇女中,有的还是怀着身孕的少妇,有的人被冰凉的河水冻得落下终生残疾,不能生育。纵然如此,这些无名英雄们没有一句怨言,革命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女性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嫂”,可她们并没有因此觉得特殊,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更让我们为之赞叹的是,这个架“人桥”的故事,作为一个秘密,在32位沂蒙妇女心底一直藏了20多年,从未向世人提起过,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红云岗”剧组在临沂体验生活,李桂芳谈起此事,才被剧组创作人员发现。她们的感人事迹被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这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奉献精神,这才是真正值得敬仰的女性力量。

32位沂蒙红嫂用柔弱的身躯搭起的人桥,是沂蒙百姓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是沂蒙人民支援革命的豪情壮举,是红色沂蒙精神最生动体现。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在这片红色沂蒙的大地上,传承好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红色沂蒙精神,继承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宋平)

IMG_258

关闭